当前位置:yl23455永利10大 >>活动专题 > 教学资源平台 >> 正 文

草原啮齿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3-12-14 字体大小 T |T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草原啮齿动物学》

所属专业:草业科学

课程性质:选修

学    分:3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草原啮齿动物学》是系统介绍生活在草原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特别是常可对草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活动造成较大影响的啮齿动物的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基础知识以及鼠害防治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本课程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有关草原鼠类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介绍草原鼠类与土壤、植被、主要草原生物和草原经济的作用关系;第六部分在重点介绍草原鼠类生态调控和经营管理调控的原理、方法的同时,对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调控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具体方法作简要介绍;第七部分主要从野外调查、鼠情预测和鼠情评价等方面介绍鼠情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第八部分主要介绍我国主要草原类型的优势鼠种及其防控方略。

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依据草业科学专业性质而开设,是《草原保护学》有关草原鼠害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为提高草业科学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草原啮齿动物及实际调控其种群数量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啮齿动物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生态和环保观念,正确认识草原啮齿动物的生态学地位及其种群数量变化与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学会合理调控鼠类种群数量的技术方法,培养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此课程宜安排在草业科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之后讲授。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核心教材:甘肃农业大学主编,《草原啮齿动物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主要参考书:

   施大钊,王登,高灵旺编著,《啮齿动物生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袁庆华,张卫国,贺春贵编著,《牧草病虫鼠害防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

张知彬,王祖望主编,《农业重要害鼠的生态学及控制对策》,海洋出版社,1998年9月。

Grant R. Singleton, Lyn A. Hinds, Herwig Leirs and Zhibin Zhang. 《Ecologically-based Rodent Management》,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anberra 1999.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草原鼠类的基本特性(8学时)

第一节  家族背景

第二节  形态特征

第三节  生活习性

第四节  活动规律

第五节  栖居环境

第六节  种群特性

    第二章  草原鼠类与土壤(4学时)

第一节  鼠类的居所——洞系

第二节  草地的耕耘者

第三节  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第四节  对土壤种子库的贡献

第五节  对土栖生物的贡献

第六节  负面影响

第三章   草原鼠类与植被(4学时)

   第一节  采食

   第二节  挖掘

   第三节  植被的响应

第四节  中度干扰效应

第五节  对草地类型的选择

第四章  草原鼠类与其他草原生物(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

   第二节  虫类

第三节  哺乳类

第四节  天敌类

第五节  其它

第五章   草原鼠类与草原经济(2学时)

第一节  草原畜牧业

第二节  草产业

第三节  草原旅游业

第四节  连带产业

第五节  利弊权衡

第六章   草原鼠类的人工调控(4学时)

第一节  调控原则

第二节  物理法

第三节  化学法

第四节  生物法

第五节  生态法

第六节  管理法

第七节  发展趋势

第七章   鼠情分析及评价(2学时)

第一节  鼠情分析的目的

第二节  野外调查

第三节  鼠情预测

第四节  鼠情评价

第八章   我国主要草原类型的鼠类(2学时)

第一节  典型草原

第二节  高寒草地草原

第三节  荒漠半荒漠草原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多媒体)与实验相结合,共需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课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啮齿动物的生态学习性及其与生境条件的关系

【掌握】: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控策略及方法

【了解】:啮齿动物生物学基础知识

【一般了解】:不同草原类型的主要鼠种及其防控方略

【难点】:鼠害发生机理

(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一般了解四个层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