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yl23455永利10大 >>活动专题 > 教学资源平台 >> 正 文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地保护学是研究草地有害生物引致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害生物可持续管理的科学。是草业科学的的主要分支,属于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是yl23455永利10大的精品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草地有害生物的主要类群、种类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了解对草地的危害、发生发展、流行规律和常用的治理措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鉴于该课程的特点,应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草地植物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啮齿类动物、毒害杂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经营方式与有害生物的关系,有害生物的调查、诊断、监测及治理策略;以及栽培豆科、禾本科草类病虫害,天然草地虫害,草原啮齿类动物,草地毒害杂草等重要有害生物的危害、分布、发生规律及其治理措施。
3、课程讲授大纲
绪 论(1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草地保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特点,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一、 草地保护学概念、种类和研究内容。
二、 草地保护学重要性
三、 草地保护学的特点
第一章 草地植物病原物(3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区别。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与植物病理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病害的类型
第二节 植物病原真菌
一、一般特征和概念
二、主要的真菌类群
第三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一、类型与形态结构特征
二、分类地位
三、重要的病原原核生物
第四节 植物病毒
一、定义
二、植物病毒的特点
三、植物病毒症状的主要类型
四、与真菌、细菌病害的区别
五、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
第五节 植物病原线虫
一、一般特征
二、分类地位与重要的牧草病原线虫
第六节 寄生性植物
一、 特征与类型
二、菟丝子
第二章、草地有害昆虫(4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草地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绪 论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二、昆虫多样性
第二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二、昆虫的头部
三、昆虫的胸部
四、昆虫的腹部
第三节 昆虫的生物学
一、昆虫的繁殖特性
二、昆虫的变态和变态类型
三、昆虫的个体发育
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五、昆虫的生物学习性
第三节 草地害虫的主要类群
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蜱螨目
第三章、草原啮齿动物(4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草地啮齿类动物的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
第一节、啮齿动物概述
一、 啮齿动物的概念
二、 啮齿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三、 啮齿动物的分布
四、 啮齿动物对草原的危害
第二节 啮齿动物的形态与分类
一、啮齿动物的外部形态
二、啮齿动物的内部结构
三、主要类群
第三节 啮齿动物种群消长机理及调控途径
一、啮齿动物种群消长的生物学机理
二、啮齿动物种群消长的生态学机理
三、鼠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第四章 草地毒害杂草(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草地毒害杂草的概念、范围,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草地毒害杂草的分类
一、经济重要性
二、分类
第三节 草地毒害杂草生物学与生态特性
一、种子特性
二、繁殖特性
三、某些生态学特性
第五章 有害生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草地有害生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草地农业系统
三、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
第二节 有害生物在系统中的地位
一、分解者
二、消费者
三、生产者
第三节 保护有害生物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
二、保护草地有害生物
第六章 环境因素对有害生物的影响(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土壤、风等环境因子对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种子的影响。
第一节 地带性气候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概述
二、地带性气候决定着有害生物的分布
第二节 土壤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土壤温度
二、土壤含水量
三、土壤温度、含水量与寄主植物的互相作用
第三节 风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害虫
二、病原真菌
三、杂草种子
第七章 植物与有害生物的互作(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寄主植物对有害生物的作用,包括适应性、抗逆性和提供生境和营养。
第一节 植物群落结构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提供生境
二、提供食物
第二节 植物形态特征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增加昆虫与植物接触的难度
三、为昆虫提供保护
第三节 植物分泌物和其他代谢物质对有害生物的影响
一、分泌物
二、次生代谢物质
三、挥发性物质
第八章、有害生物的调查与诊断(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的诊断方法,了解其鉴定技术。
第一节、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
一、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二、草地鼠情调查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柯赫法则
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第三节、害虫的为害症状
一、吸收式害虫及其危害
二、咀嚼式害虫及其危害
第九章、有害生物监测(2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一节 植物病虫害预测
一、预测的内容
二、预测时限与预测类型
三、病害预测的依据和预测方法
四、害虫预测方法
第二节 杂草种群动态预测
一、输入
二、损失
第三节 农业鼠害预测
一、预测预报的原则
二、鼠情变化的主导因素
三、鼠情变化的条件
四、害鼠种群数量预测
第十章 草地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4学时)
要求学生了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病虫鼠草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有害生物防治与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一、朴素的系统生态观指导下的有害生物防治
二、现代农业的有害生物防治
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四、从IPM到EBPM
第二节、草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一、制定综合治理计划的程序
二、植物检疫
三、利用抗病虫品种
四、物理防治
五、生物防治
六、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
第三节 农药及其使用
一、农药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二、农药的剂型
三、农药施用方法
四、农药的合理应用
第十一章 豆科牧草病害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豆科牧草主要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 白粉病
第二节 霜霉病
第三节 锈病
第十二章 禾草病害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禾草常见的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 禾草蠕形菌病害
第二节 禾草褐斑病
第三节 禾草锈病
第四节 禾草镰刀菌病害
第五节 禾草麦角病
第六节 禾草根腐病
第十三章 种传病虫害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种传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 种子携带的病虫的方式
第二节 种传病虫害的危害
第十四章 地下害虫的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与危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第一节、蛴螬类
第二节、蝼蛄类
第三节、金针虫类
第四节、地老虎类
第十五章 栽培草地害虫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豆科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苜蓿叶象
第二节、根瘤象类
第三节、籽象类
第四节、苜蓿籽蜂
第五节、盲蝽类
第六节、蓟马类
第七节、苜蓿蚜虫
第八节、豆芫菁
第十六章 禾草草地害虫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禾草常见的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秆蝇类
第二节、粘虫类
第三节、蚜虫类
第四节、叶蝉类
第十七章 天然草地害虫治理(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禾草天然草地常见的主要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蝗虫类
第二节、草原毛虫类
第三节、叶甲类
第十八章 高寒草甸区主要啮齿类动物的数量调控(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高寒草甸常见鼠类的危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高原鼠兔
第二节、高原鼢鼠
第十九章 典型草原区主要啮齿动物的数量调控(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草原常见鼠类的危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布氏田鼠
第二节、达乌尔黄鼠
第二十章 荒漠草原区主要啮齿类动物的数量调控(2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荒漠草原常见鼠类的危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第一节、长爪沙鼠
第二节、三趾跳鼠
第三节、五趾跳鼠
第二十一章 草地毒害杂草治理(4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草地毒害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技术。
第一节 杂草治理策略
第二节 草坪杂草治理
第三节 苜蓿草地杂草治理
第四节 放牧地杂草治理
第二十二章 高新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2学时)
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3S技术的应用
4、实验教学大纲
草地保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应参加实验实习的每一个主要环节,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分析与计算,写出实验报告。该实验课单独考核,单独记成绩,至少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30%。
1、草地植物病虫害症状观察(3学时)
2、草地植物病原菌类群及形态观察(3学时)
3、草地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与培养(3学时)
4、草地昆虫外部形态与变态观察(3学时)
5、草地昆虫主要类群观察(3学时)
6、农药毒力测定与拌种(3学时)
7、草类种子健康与种传病虫害检测(3学时)
8、草地啮齿类动物的形态观察(3学时)
9、草地啮齿类动物的解剖学观察(3学时)
10、草地植物病害诊断与鉴定(3学时)
11、草地植物害虫危害诊断与鉴定(3学时)
12、草地毒害杂草的识别与调查(3学时)。
5、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90。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实验36学时。
教学中可组织安排课堂讨论,参观实习,观看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系统。
野外实习6天,包括标本的采集、识别、诊断、鉴定和制作。
上一篇: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